來源:學而思教育 作者:中考網(wǎng)教研組 孫旭 2007-06-20 10:27:55
前言:初二這一年對于一個初中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年。學生通過初一的學習,已經(jīng)逐步適應了中學的學習節(jié)奏、老師的教學習慣,也熟悉了校園環(huán)境和周圍同學,一切不利于學習和生活的外因基本肅清。因此,進入初二后,學校的教學指導思想。
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的時候,有經(jīng)驗的老師和一個學生接觸,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判斷出學生的學習狀況、主要問題和目前遇到的困難,這當然不是老師會“相面”,而是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某些學習習慣合理地推測,就好像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推斷他的健康狀態(tài)一樣。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的基礎。
初中階段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應該是初一的任務,但由于初一階段知識相對容易,使得“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差異并不明顯,老師和學生家長很難判斷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否已經(jīng)成型,因此,在初二還需要對某些“不良現(xiàn)象”和“潛在威脅”進行微調(diào)。主要體現(xiàn)在“四多”:
1.多聽
這里的“聽”指的是課堂上的聽,但不僅僅是聽老師講,更是要聽同學講(這不僅僅是個尊重的問題)。老師在課堂講解習題時,往往會請同學發(fā)言,或是談看法、談思路,或是干脆讓同學完成證明或演算。這個時候,有的同學會不認真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而這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在他的觀念里,老師在課堂上享有權(quán)威和地位,老師說話的內(nèi)容都很重要,應該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地位和自己相等,他們說話的內(nèi)容不重要,不用認真聽。其潛在的心理活動是:別人的成績不如我,我不用聽他的,我自己會。也就是說,好學生不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是其驕傲自滿的情緒作怪。殊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你怎么就知道別人這次沒有想到一個讓你甚至老師都驚訝的絕妙解法?另一種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同學發(fā)言的之前還沒做完,甚至沒有任何思路。這時,他會覺得聽其他同學敘述解題方法是剝奪了他自己思考的權(quán)力,其實,在思路陷入困境的時候適時地聽取別人的看法無論對于知識的記憶還是方法的掌握都是有很大好處的。你正好參照他的思路看看你的思路卡在哪了,是大方向不對,還是小岔路走錯了,還是剛好有一個小坎把你擋住了?也許你現(xiàn)在遇到的困難正是別人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也許你覺得困難的地方別人不覺得困難而你覺得顯而易見的道理別人卻要費半天唇舌;也許同學發(fā)言中不經(jīng)意的一個提醒一下解決了困擾你半天的問題,讓你感到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在這種情況下,想不把這個知識記住都難。另外,老師會在同學發(fā)言時進行必要的點評,這種點評可能都不需要說話,僅僅在同學的敘述過程中挑一下大拇指,如果你看到這一幕,你就會意識到同學剛剛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也許是點破了解題的關(guān)鍵、也許是用了一個極其漂亮的定理。不要說當時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就是哪個學生稍微錯一下眼珠,也會漏掉這個關(guān)鍵信息。我們夸獎一個孩子善于在課堂上捕捉信息時常說他“會聽講”,這里并沒有說僅僅是會聽老師講,也包括其他同學。
2.多想
初中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數(shù)學思想的過渡,這個過渡包括從數(shù)到式的過渡;從算數(shù)到方程的過渡;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過渡;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要想順利完成這些過渡,迎接高中更復雜、艱難、抽象的數(shù)學的學習,光靠被動的聽老師傳授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主動的動腦子去想、去思考。這種思考決不是為了做題的思考,而是更廣義的思考,對知識的反思,對數(shù)學的反思。比如當我們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時候,老師會比較相似和全等的異同。有些學生會把這些異同當英語單詞背下來,這種人是學不好數(shù)學的;有些學生會結(jié)合概念掌握性質(zhì),這是大多數(shù)學生;真正能把數(shù)學學好的學生會仔細思考全等和相似這些異同點的由來,結(jié)合三角形的基本性質(zhì),通過比較和研究,最終得到對數(shù)學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函數(shù)的概念,這是一個涉及廣泛又極容易產(chǎn)生誤解的內(nèi)容,很多學生直到中考結(jié)束都沒有透徹地理解函數(shù)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就導致了中考的函數(shù)題能作對,但是上高中之后再繼續(xù)學習函數(shù)卻發(fā)生了困難。所以,經(jīng)常性地反思一下過去的概念會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3.多問
“知識”又稱“學問”,可見“學”離不開問,F(xiàn)在的學生提問的少,分析其心理無外乎兩種:“哎呀,老師那么辛苦,我還去提問,多給老師添麻煩?”;“哎呀,這么簡單的問題要是去問,老師會不會人為我上課不好好聽講。俊。其實都是多慮了。第一,作學生就要多提問,這是你的權(quán)力,回答你的問題是老師的義務。有朝一日你離開了學校,想找個人問個問題又找不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身邊有一個隨時準備著回答你問題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了。第二,老師絕不會認為向他提問的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有問題,相反是從來不聲不響不提問學習成績又不理想的學生容易因為學習態(tài)度原因被請進辦公室找老師面談。你應該相信,老師是愿意同學向他提問的。一方面,老師可以通過你的提問了解你的學習狀況,指出你的不足;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通過你的提問了解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所以說,你向老師提問對雙方是雙贏的。當然,如果你不愿意問老師,問同學也可以。同學之間的學術(shù)交流是最平等最靈活的,而且,同學之間處于相通的知識水平和年齡背景上,對同樣的問題可能有相似的理解,遇到相似的困難,互相啟發(fā)的作用更甚于直接向老師提問?偠灾袉栴}一定要問--問老師也好、問同學也好--直到弄明白為止。
4.多練
要想學好一個知識或者技巧,沒有反復多次的練習是不可能全面掌握的,而前面所說的“多想”也是在不斷地練習中慢慢進行的。想想看,劉翔沒有成千上萬次的苦練,能走上奧運會的領獎臺嗎?姚明沒有成千上萬次的苦練,能打進NBA嗎?當然練習也是有規(guī)律的,“苦練”不等于“傻練”。有些同學做完練習不善于總結(jié),往往上午做錯的題下午再做還是錯的,沒有絲毫的改進。這種沒有效果的練習就是“傻練”。練習的目的有兩個:“尋找問題”和“積累經(jīng)驗”。這里不說“積累經(jīng)驗”,單說“尋找問題”,當練習做錯了,就是找到問題了,如果找到問題不解決,那就等于白找了。所以,尋找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只有問題解決了,練習才算有效果。為了讓練習有效果,就必須在練習之后及時總結(jié),回顧錯題,弄清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會錯,當時是怎么想的,應該怎么想就對了。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錯題的價值就被充分挖掘了。大部分同學能夠?qū)τ诳荚囍械腻e題有足夠的重視,因為這些題目切實地影響了他的考試成績及名次,但對于平時作業(yè)、練習冊或老師課堂例題中的錯題不夠重視,這也是一個誤區(qū)。有一句名言:“只有把平常練習當考試對待的人,才能把考試當成平常練習”,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講,除了中考,其他的考試和日常的練習沒有地位上的差別。
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還是有區(qū)別的,比如,就像前面“多練”中講到的對于重復練習過往錯題的問題。是否“有意識地重視錯題的改正和積累”是屬于學習習慣,而“如何處理錯題”則是學習方法。有的人喜歡將錯題單獨輯錄成冊,便于集中管理;有的人寧愿將試卷統(tǒng)一裝訂,保留錯題的“第一現(xiàn)場”;也有的人從來不做形式上的工作,但他真能保證錯過一次就決不再錯。學習習慣是相通的,學習方法可以因人而異。
學而思教育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