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09-04-21 14:57:20
三 峽
選自《水經(jīng)注疏》酈道元—北魏地理學(xué)家
一、詞語。
1、通假字: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通“缺”中斷。)
2、一詞多義。
①自:A、自三峽七百里中(從、在)B、自非亭午夜分(若、如果)
②絕:A、沿溯阻絕(斷絕)B、絕 多生怪柏(極高)C、哀轉(zhuǎn)久絕(停止)
③疾:A、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快)B、君有疾在腠理(。
3、重點(diǎn)詞語。
①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略無:毫無。闕通“缺”,中斷)②自非亭午夜分(自:若,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③不見曦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襄: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⑤或王命急宣(或:有時)⑥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雖:即使。奔:這里指飛奔的馬。不以:不如、比不上)⑦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清:清波。絕 :極高的山峰。絕:極高。飛漱:急流沖蕩。)⑧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良:的確、實(shí)在。峻:高而陡峭。)⑨每至晴初霜旦(至:到。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⑩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屬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絕:停止,消失。)
二、句子翻譯。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譯:在三峽七百里當(dāng)中,兩岸都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
2、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天空的太陽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到了夏天,江水漲到山上,上行和下行的船只者被阻斷,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譯:有時皇帝有命令要急速傳達(dá),早晨坐船從白帝出發(fā),傍晚就可以到達(dá)江陵,兩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5、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譯: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6、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譯: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7、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的確趣味無窮。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譯: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諘绲纳焦葌鱽碓程涞幕芈,悲哀婉轉(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
9、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譯:所以漁人在漁歌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最長;猿猴聲聲哀鳴,讓人聽了淚水沾濕衣裳。”
三、課文理解。
選自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江水》。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xué)家。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
1、 總寫三峽地貌的語句: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第一段:總寫三峽的特點(diǎn):山高嶺連,中間狹窄。第二段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第三段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fēng)景秀麗。第四段寫秋天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
3、寫作特點(diǎn):(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diǎn)進(jìn)行描寫,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特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diǎn);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寫出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2)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diǎn)染的手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3)語言精練,表現(xiàn)力強(qiáng),充滿生氣,多用對偶句式,兼有散句,有節(jié)奏感。
4、唐代李白有一首七絕也是寫三峽,與本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季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yīng),都是寫連續(xù)不斷的猿啼。)
5、作者在文末引用漁者歌詞,有什么作用?(突出三峽秋景的凄清蕭瑟。)
6、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diǎn)。(三峽的山特點(diǎn)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diǎn)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7、作者從水勢突出了三峽夏季景色,先寫江流的浩淼險惡,然后寫江水湍急。最后一段寫秋景,運(yùn)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渲染了三峽秋景的肅殺氣氛,也融入了作者的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8、以比較的手法寫出三峽之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其間千二百里,歲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文中寫出三峽水具有色彩美的句子: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渲染了三峽秋天山谷空曠,清幽寂寥的氣氛。
10、請寫出你所知道的和三峽有關(guān)的詩句。
(1)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2)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1、文中第三、四段從春、冬、秋三個季節(jié)來寫景,其中春冬的三峽的景物特征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作者直接描寫了這一特征。秋季三峽的景物特征是林寒澗肅,猿嘯哀轉(zhuǎn),作者采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來寫這一特征。其中“清榮峻茂”一句共寫出四個對象,它們依次是水、樹、山、草。
12、本文的描寫手法用得靈活而美妙,開篇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正面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diǎn)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cè)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而“素湍綠潭”一句“湍”和“潭”則從動與靜的角度對比描寫出了三峽水流濺起的雪白浪花的特點(diǎn)。
13、仿照例句,對三峽的美進(jìn)行簡單描寫。
例句: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連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提示:可以用水美,樹美,聲美,高猿美,瀑布美,民謠美,秋天美……)
(參考答案: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嫵媚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14、文中對三峽景物的描寫很有特點(diǎn)。請從文中再選出兩處景物,仿照例句進(jìn)行描寫,例:碧綠的潭水,怪異的松柏。
(參考答案:(1)飛懸的瀑布,悲涼的漁歌;(2)險峻的山峰,凄厲的猿啼。)
15、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fā)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diǎn)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diǎn)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16、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diǎn)。寫秋季景色,用寒、肅、凄、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17、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diǎn):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18、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xiàn)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19、為什么后寫秋天?
*目的在于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fēng)致。
20、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現(xiàn)風(fēng)平浪靜時節(jié)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diǎn)。
21、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22、作者寫三峽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嘯
23、本文寫凄異哀轉(zhuǎn)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為一體。
24、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qiáng)調(diào)、渲染了三峽秋天的凄涼、悲愁。
25、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懭龒{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diǎn)。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xiàn)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guān)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diǎn)。
26、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diǎn),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27、本文寫景的特點(diǎn)是:在四季變化中展現(xiàn)三峽奇異鬼譎的山水美景,寓靜態(tài)于動態(tài)之中,動靜結(jié)合。
28、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br />
*主要根據(jù)三峽江水的特點(diǎn)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29、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表達(dá)了祖國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30、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diǎn)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