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安中考網(wǎng)整理 2011-11-28 16:06:13
山市
——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jīng)常好幾年也不出現(xiàn)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yè)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并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xiàn))“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xiàn)了)高高的城墻,(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墻,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忽然刮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一層一層地指著數(shù)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粩(shù)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么;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tài)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于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qū)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美句賞析】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科鸸P便寫山市奇特,為“邑八景之一也”,且數(shù)年難得一見。
【孫公子禹(yǔ)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chán)院!恳鰧O公子,以為轉入正題,二為強調所記山市的真實性。一變?yōu)楣滤?ldquo;青冥”點明中心。
【無何,見宮殿(diàn)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慷?yōu)閷m殿。“碧瓦飛甍”展現(xiàn)出宮殿的宏偉壯觀,有點明人看的清晰、真實。山市二字點名主題
【未幾,高垣(yuán)睥(pì)睨(nì),連亙(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三變?yōu)槌枪?ldquo;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這九個字,以虛代實,以略帶詳。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粗略的勾勒了一個龐大城市的規(guī)模和輪廓。“歷歷在目”再現(xiàn)山市的清晰。“以億萬計”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顯示出城市繁榮的景象。由陰而晴。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xiāo)漢。樓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由陰而晴。四周變?yōu)槲恰?rdquo;直接霄(xiāo)漢”突出樓高大、聳立的情狀。
【層層指數(shù)(shǔ),樓愈(yù)高,則明漸少。數(shù)(shǔ)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àn)然縹緲(piāo)(miǎo),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yú)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謝樓上人的活動、風姿和神態(tài),形象生動,使讀者似乎觸摸到“山市”里的人情風俗氣息。樓的變化: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由有而無。此處筆觸細致入微,令人叫絕。“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寫歡迎的消失,描繪了為樓的變化,使人目不暇接,又回味無窮。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sì),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末尾補敘,再寫山市的多姿。“又聞”句側面證明“山市”之實有。
【主題思想】
《聊齋志異》以談狐說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xiàn)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著一些宣傳“忠,孝,節(jié),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
【寫作特點】
懸念起筆、融情入景、由粗及細、詳略得當、動靜互變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有字: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xiàn)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漢族。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相關閱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