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資源庫 > 初中教案 > 初二語文教案 > 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14 故宮博物院(4)

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4-03-13 11:05:52

中考真題

智能內(nèi)容

  二、關于紫禁城(樓慶西)

  1.紫禁城的規(guī)劃

  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侯爵陳和工部侍郎吳中負責北京和紫禁城的規(guī)劃設計。

  任何一幢或一組建筑,決定其規(guī)模和內(nèi)容的自然首先是它們的功能需要,宮殿建筑也是如此。紫禁城是封建帝王執(zhí)政和生活之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辦理政務,需要有舉行各種禮儀和處理日常政務的殿堂、衙署、官府;第二是生活起居,包括皇帝、皇后、眾多的皇妃、皇子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寢宮、園林、戲臺等;第三是供皇帝及其家族進行宗教、祭祀活動與念書習武的場所,如佛堂、齋宮、藏書閣、射騎場等;還有為以上各項內(nèi)容服務的建筑設施,包括膳房、作坊、禁上房、庫房以及龐大服務人員的生活用房。據(jù)統(tǒng)計,在紫禁城內(nèi)總共有近千幢房屋。

  從歷代皇宮建筑群的規(guī)劃可以看到,帝王處理政務的殿堂總是放在宮城的前面,稱為前朝;生活起居部分放在后面,稱為后寢或后宮;這種合乎實際功能需要的前朝后寢的布局成了歷代皇宮的基本格局。明朝的紫禁城也是這樣,在這里,屬于前朝部分的主要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位于中軸線的前部,它們是皇帝在重大禮儀和節(jié)日召見朝廷文武百官,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不但有龐大的殿堂和廣闊的庭院,還要有做各項準備和作為儲存設備的眾多配殿與廊廡。

  后寢部分有處于中軸線上的乾清、交泰、坤寧三座宮,它們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處理日常公務及舉行內(nèi)朝小禮儀的場所。三宮的兩邊有供太后、太妃居住的西六宮;供皇妃居住的東六宮和供皇太子居住的東西六所;供宗教與祭祀用的一些殿堂,供皇帝休息、游樂的御花園以及大量服務性建筑也散布在后寢區(qū)里。所有這些前朝、后寢兩部分的各種建筑都按照它們不同的功能和性質(zhì)分別組成一個又一個院落,前后左右并列在一起,相互之間既有分隔,又有甬道相聯(lián),組成龐大規(guī)模的皇宮建筑群。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他的臣下在咸陽興建起宏大的宮室。劉邦因為剛打下天下就大興土木而感到不妥,丞相蕭何對他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無以重威。”(《史記·高祖本紀》)可見古人早就知道宮殿建筑需壯麗宏大以顯示皇帝之重威。明朝帝王通過紫禁城所要表現(xiàn)的正是這種一代王朝的無上權威與宏偉的氣勢。

  當時的規(guī)劃者是采取什么手法來實現(xiàn)這種要求的,遺憾的是,沒有發(fā)現(xiàn)保留至今的第一手文字與圖像資料,我們只能通過對紫禁城的具體研究與分析去探討當時規(guī)劃的思想與手法。

  2.紫禁城建筑布局

  在中國古代,禮可以說是統(tǒng)治者用以治國的根本。禮制是什么?《禮記》第一篇《曲禮上第一》說得很清楚:“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是決定人倫關系,明辨是非的標準,是制定道德仁義的規(guī)范。禮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還是一系列行為的具體規(guī)則,它不僅制約著社會倫理道德,也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行為。這些規(guī)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內(nèi)容就是建立一種等級的思想和等級的制度。

  在一部《禮記》中可以見到不少有關建筑形制的規(guī)范與要求。《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中將城市分為天子的王城,諸侯的國都和宗室與卿大夫的都城三個級別,規(guī)定:“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jīng)途九軌,環(huán)途七軌,野途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huán)途以為諸侯經(jīng)途,野途以為都經(jīng)途。”這是說王城的城樓高九雉,每雉高一丈,即高九丈;諸侯城樓按王城宮隅之制即高七雉;宗室都城城樓則按王城門阿之制,只能高五雉。王城的經(jīng)途即南北向大道寬九軌,可并行九輛車;諸侯城的經(jīng)途相當于王城環(huán)城道路的寬度,即寬七軌;而宗室都城的經(jīng)途,只能有王城城外道路的寬度,即五軌之寬。

  《禮記·禮器第十》中講:“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又說:“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規(guī)定從宮室、器皿的大小,死后墳頭的高低,棺槨的厚薄都有等級的區(qū)別,越大越高貴。在宮室、廟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筑群的規(guī)模和房屋之高低為貴賤的標準。

  為了讓禮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歷代統(tǒng)治者制定了各種更為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并將它們列入國家的法典。唐朝的《營繕令》中規(guī)定:都城每座城門可以開三個門洞,大州的城正門開兩個門洞,而縣城的門只能開一個門洞。帝王的宮殿可用有鴟尾裝飾的廡殿式屋頂,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只能用歇山式屋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屋頂。明朝在建國之初即對親王以下的各級官民的宅第規(guī)模、形制、裝飾都有明確的制度!睹鲿洹分幸(guī)定:公侯,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后堂七間;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間”指房屋的寬度,兩根立柱中間算一間,間數(shù)越多,面寬越大。“架”是指房屋的深度,架數(shù)越多,房屋越深。“廡殿”“歇山”“懸山”都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形式,根據(jù)它們不同的構造和形式,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分別代表房屋由高級到低級的不同等級。所以,等級制在建筑上通過房屋的寬度、深度,屋頂形式,裝飾的不同式樣等被表現(xiàn)出來,建筑往往成了傳統(tǒng)禮制的一種象征與標志。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相比,宮殿建筑的象征與標志作用自然會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和突出,所以我們首先從禮制的秩序與等級來探討紫禁城的規(guī)劃與建筑布局。

  先從位于中軸線上的各座城門、院門說起。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位于紫禁城的最南面。高高的城臺上,中央有一座九開間的大殿,在它的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在這殿屋兩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這種呈字形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午門大殿用的是廡殿重檐式屋頂,這也是屋頂中最高級的式樣。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同時又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和戰(zhàn)士戰(zhàn)后凱旋向皇帝獻俘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圣旨,頒發(fā)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官員犯死罪,傳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說,其實明、清兩朝執(zhí)行死刑斬首示眾的地方是在離午門有相當距離的菜市口,午門廣場只是對官員執(zhí)行“杖刑”的地方。午門城臺下正面有三個門洞,左右城臺各有一門稱為掖門。正面中央的門洞是皇帝專用的門道,除皇帝外,皇后在完婚入宮時可進此門;各省舉人匯集京城接受皇帝殿試,中了狀元的進士可由此門出宮,這算是特許的了。百官上朝,文武官員進出東門,王公宗室進出西門。如遇大朝皇帝升殿,朝見文武百官人數(shù)增多,和皇帝殿試各省晉京的舉人時,才把左右掖門打開,文、武官分別進出東、西兩掖門,各省舉人則按在會試時考中的名次,單數(shù)走東掖門,雙數(shù)走西掖門。一座午門的五個門洞也表現(xiàn)出了如此鮮明的等級制度。

  紫禁城的后門為神武門,位于中軸線之北。神武門原稱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門。清朝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燁,為了避諱,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周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午門的北面是紫禁城前朝部分的大門太和門。太和門不是宮城之門而是一組建筑群體的大門,因此它沒有采用城樓門的形式,用的是宮殿式大門。大門坐落在白石臺基之上,面闊九開間,進深四間,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頂,這是在屋頂中僅次于重檐廡殿頂?shù)牡燃,大門之前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只銅獅把門,銅獅坐落在高高的石座上,張嘴瞪目,形態(tài)十分雄偉,增添了這座大門的威勢。明、清兩朝的帝王除在重大節(jié)慶日必須親臨太和殿舉行大朝儀式外,平日遇到需下詔頒令時往往在這座太和門內(nèi)接見文武百官。所以太和門除了作為前朝的大門外,還有“御門聽政”的用處。

  紫禁城后宮部分也有一座大門,稱乾清門,它位于前朝保和殿的北面,也是一座宮殿式大門。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式屋頂,也有白石臺基,門前左右也有一對銅獅子把門。但它畢竟是后宮的大門,所以在屋頂形式、面闊大小、臺基高低、銅獅子的形態(tài)上都比太和殿要低一個等級。在禮制規(guī)定的許可范圍內(nèi),為了不失后宮大門的身份,特別加建了兩座影壁,呈八字形聯(lián)接在大門的左右,與乾清門聯(lián)成為一個整體,使這座宮門也頗有氣勢。

  我們再看一下中軸線上的幾個庭院、廣場和廣場上的主要建筑。從午門進紫禁城,首先來到一個橫向的廣場,面積有26000平方米。北面為太和門,左右兩邊各有門廊圍合成為封閉性的庭院。在廣場的中間,橫列著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河上架著五座有漢白玉白欄桿的石橋,正對著太和門。紫禁城里并沒有自然河道,這條金水河從何而來?

  原來在中國人的環(huán)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風水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即使沒有自然的地勢環(huán)境,也要人工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條件以求得吉祥與安寧。紫禁城在興建時,用挖掘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又從護城河中引出水流,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并讓它流經(jīng)幾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huán)境。于是,在這座重要的太和門前出現(xiàn)了這條金水河,河道彎曲如帶,也稱為“玉帶河”。當年皇帝御門聽政,文武百官清早就立候在這條玉帶河的南面,等帝王駕到,即從太和門的左右兩側臺階上門聽旨。玉帶河不僅具有風水作用,也有排泄雨水、供水滅火的功能,它橫貫太和門前,無疑也增添了環(huán)境的意趣,加強了廣場的藝術表現(xiàn)力。

  進入太和門到前朝部分。先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庭院廣場,紫禁城的中心大殿太和殿就坐落在廣場之北。太和殿是宮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壽誕,每逢重大節(jié)日接受百官朝賀和賜宴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禮儀。其后的中和殿是帝王上大朝前做準備與休息的場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的殿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組成紫禁城前朝的中心,無論在整體規(guī)劃與使用功能上都處于整座宮城最重要的位置,尤其以太和殿最為突出。

  太和殿面闊11開間,共寬60.01米;進深5間共33.33米;通高35.05米;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它是中國留存的古建筑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一座大殿。屋頂自然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臺基有三層,共高8.13米,三大殿共用這座大臺基。三層臺基的四周有石欄桿相圍,臺基的前后左右設有臺階,其中前后的臺階有左右并列的三道,中央一道為專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雕著九條龍紋。在最上面的一層臺基上,位于太和殿的前方,還布置著象征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保的銅龜、銅鶴、石嘉量、日晷和成排的銅香爐。每當大朝之日,龐大的儀仗隊羅列廣場,旌旗招展,百官上朝,鐘鼓齊鳴,殿前香煙繚繞,這氣氛是頗具感染力的。試想當年朝廷百官或各路使節(jié)要覲見皇上,先在午門或太和門外候旨,然后經(jīng)幾道門闕進入廣場,穿過儀仗隊,爬上高高的三層臺基才能進到太和殿,這種環(huán)境造成了一種威懾力。當年的規(guī)劃者和匠師們就是這樣運用最大的廣場,最高的臺基與建筑,最講究的裝飾,通過環(huán)境的經(jīng)營,及建筑本身的形象與裝飾使紫禁城威武壯觀。

  后宮也有三座主要的大殿。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這里是皇帝、皇后的寢宮,有時皇帝也在這里接見下臣,處理日常公務。其后是交泰殿,為皇后接受皇族朝賀的地方。最北面的坤寧宮為皇后居住的正宮。清朝時將它分作東西兩個部分。西半部分按滿族習俗,沿墻設大炕,室內(nèi)安置大鍋,每逢祭日,皇室在這里殺豬、做米糕、喝酒祭祀諸神。東半部為皇帝結婚用洞房,設有龍鳳喜床,雙喜字影壁等。三座宮殿同處于中軸線上,并且坐落在同一座臺基上。乾清宮與坤寧宮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按禮制,后宮比前朝要低一個等級,所以這里的臺基只有一層。乾清宮前面的庭院遠沒有前朝的那么寬廣,在乾清門與大殿之間還連著一條甬道,使人們進入后宮大門后直接可以走到乾清宮而不必由庭院登上高高的臺基。凡此種種,都可以使人明顯地感到這里是供帝王生活的寢宮,不需要像前朝宮殿群那樣地威嚴而宏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