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備考 > 中考說明 > 正文

2015廣東佛山中考說明:歷史

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紫涵 2015-04-02 11:52:30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第二部分:歷史

  一、考試依據(jù)

  佛山市教育局制訂的《佛山市2014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說明(歷史科)》(以下簡稱《考試說明》)。

  二、考試內容和要求

  根據(jù)普通高中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jù)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我市現(xiàn)行歷史教材,確定歷史學科考試內容。

  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和歷史發(fā)展脈絡的掌握程度;考查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考查在唯物主義歷史觀指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中國古代史

  史前時期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yè)的產生。

  夏商周時期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3.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4.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秦漢時期

  5.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6.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7.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8.知道造紙術的發(fā)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9.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

  隋唐時期

  10.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chuàng)建和大運河的開通。

  11.以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的史實,說明唐代民族和睦與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宋元時期

  12.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fā)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13.知道宋元時期商業(yè)貿易的繁榮,了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

  14.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

  明清時期(至鴉片戰(zhàn)爭前)

  15.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

  16.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

  中國近代史

  17.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18.了解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chuàng)辦的主要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

  19.知道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役;列舉《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20.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1.了解民國以來剪發(fā)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22.知道陳獨秀、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23.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4.簡述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勝利進軍的主要史實。

  25.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認識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意義。

  26.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zhàn)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27.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xiàn)和全民族抗戰(zhàn)的意義。

  28.列舉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英勇頑強的精神。

  29.探討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

  30.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認識******獨裁內戰(zhàn)的本質。

  中國現(xiàn)代史

  31.知道開國大典,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32.了解“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3.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和深圳特區(qū)的發(fā)展。

  34.了解“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等,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

  35.了解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了解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世界古代史

  37.知道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

  38.知道希臘城邦和雅典民主。

  39.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產生與傳播。

  世界近代史

  40.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41.通過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麥哲倫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

  42.通過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榮革命”,初步理解英國立憲君主制確立的歷史意義。

  43.通過華盛頓、《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理解美國革命對美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44.通過法國大革命,初步理解法國革命的歷史意義。

  45.通過蒸汽機、鐵路和現(xiàn)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xiàn),初步理解工業(yè)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

  46.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47.知道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

  48.知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南北戰(zhàn)爭在美國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49.知道明治維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50.通過對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了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理解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

  51.通過牛頓、達爾文的成就,了解科學在近代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現(xiàn)代史

  52.通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

  53.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福“新政”,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54.知道《聯(lián)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原因。

  55.知道杜魯門主義,了解美蘇“冷戰(zhàn)”對峙局面的形成。

  56.知道歐洲聯(lián)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fā)展。

  57.初步了解“冷戰(zhàn)”后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

  58.以計算機網(wǎng)絡、生態(tài)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xiàn)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

  三、考試方式與試卷結構

  1.歷史科采用與思想品德科兩科合卷、書面閉卷筆答的考試方式。全卷由思想品德部分和歷史部分組成,滿分100分,思想品德部分與歷史部分各占50分?荚嚂r間90分鐘。

  2.題型及分值:歷史部分設置單項選擇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非選擇題2小題,共20分。

  3.考試的知識內容比例為中國古代歷史約20%,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約45%,世界古代歷史約5%,世界近現(xiàn)代歷史約30%。

  四、題型示例

  參見近年佛山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歷史試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