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8-09-20 14:18:11
我自小喜歡閱讀,在我看來,好書猶如陳年佳釀,雜志則是精美的糕點。
小時候,雖然缺衣少食,但家里長年總訂有幾本精心挑選過的雜志。因為有了《少年時代》,我的少年時光變得熠熠生輝。許多美好的回憶,與雜志里斑斕的世界相映疊。
讀中學(xué)后,哥哥為家里又增訂了《旅行家》《富春江畫報》《世界美術(shù)》《大眾電影》等雜志。《世界美術(shù)》略嫌深奧,很對哥哥的口味。每期《旅行家》《富春江畫報》看完之后,我便大動刀剪,將封底和中間的彩頁和圖畫剪貼到自制的畫冊里。幾年后,我已積累了厚厚的兩本畫冊,一本世界油畫專輯,一本攝影作品專輯。我總是在課余閑暇翻閱,細細研究色彩的搭配,沉浸在作品的意境里。由于幾次搬遷,這兩本畫冊都丟失了,但那些采自大興安嶺的雋永畫面已深深印刻于我的腦海,每當(dāng)浮想起這些優(yōu)美的作品,心靈猶如生長出翅膀,遨游群山,嗅到那自由而清冽的空氣,得到片刻的休憩。
上世紀80年代,許多介紹國外風(fēng)情的雜志如雨后春筍涌現(xiàn)出來。我的書桌上多出了《海外文摘》《世界博覽》《海外星云》《環(huán)球銀幕》幾樣雜志。歐洲的建筑、園林、家具、時裝、繪畫、文學(xué)、歷史,通過雜志傳遞過來。那時我在北京讀書,對歐洲文明的向往成為我追隨的夢想。每逢周日,我會到朝陽門外的糕點鋪,花2元錢買一個丹麥起酥牛角火腿面包,略微奢侈一下,然后去位于朝陽門大街的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站上一天,翻閱那些紙張厚重的外國雜志。那些書印刷質(zhì)量非常之好,散發(fā)出濃濃的紙墨香,似乎整個歐洲文明的精粹都濃縮在里面。
大四那年,我在四川電視臺實習(xí),適逢四川圖書館舉辦外國圖書、雜志展,這可樂壞了蓉城的讀書人,專程前來觀展的人摩肩接踵。不久,外文書店里開辟了外文雜志專柜,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家居雜志強烈震撼了深居內(nèi)地的成都人。講究生活藝術(shù)向來是歐洲人的文化傳統(tǒng),而這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我。我在圖書館里讀黑格爾的《美學(xué)》、叔本華的《論自由意志》、威廉·岡特的《美的歷險》,其動機或許僅僅源自某本雜志里的一組歐洲風(fēng)情畫、一篇散文,或是一則小故事。
如果說世界是一本厚重的書,雜志就是這個世界斑斕的窗口。
畢業(yè)后,我回到成都工作,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豐富有趣。生存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人際的糾紛,常常把我折磨得愁眉不展。八小時外的片暇,到街上溜達,我發(fā)現(xiàn)了拐角處的郵亭。常常因為《三聯(lián)生活周刊》里殳俏的一篇美食文章而莫名歡喜上半天,也曾因為《南方人物周刊》里某個人物的精彩人生而激動萬分。我成了那個郵亭的?。這時候,我終于悟出:這世界難以改變,但我卻可以改變自己渺小的生活,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買一本《瑞麗家居》雜志,琢磨許久,然后精心打點自己的家;可以參照《四川烹飪》學(xué)幾樣廚藝,雙休日在家宴請賓客;可以時常翻閱《萬象》《書城》,與心儀的文人交流對話,精心構(gòu)筑自己的精神家園……
雜志,引領(lǐng)我過上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
(選自《新民晚報》2009年6月19日)
閱讀理解答案在下一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