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老夫子這句精辟的論述告訴我們,真“不能”與假“不能”全決定于一個人的態(tài)度。
態(tài)度往往直接決定了一件事的后果。大學里的一堂數學課上,教授在臨下課時將一道數學題抄在了黑板上。這是一道他多年解不出的難題。他告訴學生,做不出就不要勉強。恰巧有一個學生遲到了,沒聽見他的話。只以為黑板上的題目是作業(yè),就抄了下來。出乎大家的意料,這位成績并不是很優(yōu)異的學生第二天竟是全班唯一做出這道題的學生。是態(tài)度創(chuàng)造出了這位學生和其他同學的差異,這件事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正確的態(tài)度與堅強,自信,智慧一樣,是一個人心中貯存的一種品質。“為長者折枝”時,“不為”與“不能”之間看出一個人敬老的態(tài)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以看出孟老夫子做人處世的態(tài)度,齊宣王虛心向孟老夫子求教治國方略,可以看出他治國的態(tài)度。
正確的態(tài)度既然是一種品質,它就不能靠一時興起的沖動,更不能急于求成。它應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點一滴當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正確的態(tài)度是一個人成功所必備的一種品質。成功的人大多經歷過一段“瓶頸期”,所謂“瓶頸期”就是一段看似無所作為,實際上卻是準備就緒,等待時機的非常關鍵的過程。“瓶頸期”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它不知何時是頭。其實許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時期,可只有那些成功的人在這種時期中總保持著勤奮向上的態(tài)度,醞釀著自己的實力,也醞釀著未來。而相反有些人在這段時期中,習慣了安逸的生活,追求與進取的精神被逐漸磨去,過去所掌握的技巧與學識也慢慢退化,待一直尋覓的機會從天而降時,他已無力去迎接他,把握他了。
態(tài)度決定命運。如果我們苦苦追尋的目標是一座導航燈,那么態(tài)度就是我們的交通工具。只有靠他,我們才能沖破重重困難,抵達我們心中的伊甸園。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