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變的是炊煙。
就在村莊之上,就在樹梢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
炊煙可以自由散去,但根是散不去的。它的根無處不在,在故鄉(xiāng)的天空中,在故鄉(xiāng)的大地上,在那濃得化不開的云彩下,在一塊鵝卵石與另一塊鵝卵石的縫隙里。
天空是不會散的,大地也不會散,就像母親,那么忠貞,那么堅韌,在游子的心中,在魚尾紋的最深處。
就是那一地的炊煙喲。從樹梢上繞出來,從房脊上站起來,爬上草垛上的幾片枯葉,輕輕淡淡地籠住天空的幾聲鳥鳴,然后就走了。
只留下鳥鳴,只留下草垛,只留下房脊,只留下樹梢。
還有母親,還有一村的房子。就像我一樣走了,走得纏綿悱惻,走得蕩氣回腸,走得腳底越來越虛,越來越淺。我知道,這是我和炊煙所無法把握的,因為我和炊煙都把根丟了。把根丟在了村莊。
其實,只要我摸著炊煙回去,我就會找到我的村莊,我的房子,還有那一地的鳥聲,還有站在大門口,手搭涼棚,向遠方遙望的白發(fā)蒼蒼的母親。
我無法活得像浮萍一樣瀟灑,它可以連根都不要,但是我無法做到。
九歲那一年,母親讓我好好學(xué)習(xí),她手指炊煙,她說人活著就要像這炊煙,要不停地向上走。那一年我就記住了炊煙,記住了頭頂湛藍的天空,記住了母親的話,記住了炊煙的方向。于是,我就發(fā)奮讀書,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我仍堅韌不拔地向前走,冥冥之中被一種東西手臂一般地召喚著。
后來,我就考上了。后來,我就游走了,就像一縷炊煙一樣,從村莊的上空,從母親的眼神里,從我所鐘愛的鳥聲中,游走了。
從此,我在村莊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靜地消失。
但草垛上的一片枯葉,自家院里的一塊土坷垃,以及村旁近頭的一棵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悄悄地扔一些東西過來。咔的一聲,打得我生疼。解開上衫,我發(fā)現(xiàn),打疼我的全是鄉(xiāng)愁。
一縷縷飄得太遠的炊煙,遠過了母親呼喚的聲音,遠過了村莊的溫暖,遠過了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距離。
從村莊走出去,你就是在漂泊,你就注定是在漂泊了。走自己的路,卻是在別人的土地上,說自己的話,卻包圍在陌生的方言中,除了被村莊捂熱的心,你正在一點一點地被融化,被異地的風(fēng),被異地的水?墒,我卻無法學(xué)得像浮萍一樣,可以隨遇而安,可以隨意地在一處地方駐扎下來,并且把它作為自己的家園。
所以,我還是村莊的,我只能是我的村莊的。
我不過是那一縷走散了的炊煙喲。
(選自北方文藝出版社《生活對愛的獎賞》一書)
「賞析」
這是一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美文。借景抒情,是散文最常用的方法,而抓住所寫之景與所抒之情之間的內(nèi)在相似性,則是借景抒情文章得以成功的關(guān)鍵。文中,作者借寫炊煙而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就是巧妙地抓住了飄忽不定的炊煙與漂泊四方的游子之間飄這一相似性,以及炊煙的根在村莊、游子的根在故鄉(xiāng)這一對故土共同的依戀之情。正是從這個角度,遠離家鄉(xiāng)、思念故土的作者才把自己比作走散的炊煙。在作者的心中,炊煙其實是游子思鄉(xiāng)時一縷不散的懷念,同時又是故土與親情的溫暖象征。
「動動腦」
1.你認為本文在寫法方面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
2.文中,母親手指炊煙向兒子訴說的一段,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3.文中兩次提到浮萍,請根據(jù)文中的意思,簡練概括浮萍的特性。
4.文章末尾一句,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霄塵)
「參考答案」
1.借景抒情,情景結(jié)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人應(yīng)該像炊煙,要不停地向上走,要堅韌不拔地向著夢想前行。
3.沒有自己的家,沒有自己的根,隨波逐流,隨意漂浮。
4.卒章顯意,照應(yīng)標題,總括全文,升華意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