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其中“變化”是指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性質”是指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初學階段中主要是學習物質的性質及變化。因此,對這兩組概念必須正確、深刻理解,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在這中變化中物質的外在形態(tài)確實發(fā)生了變化,但是本質沒變。如,木材制成桌椅,桌椅本質還是木頭的本質未變。又如水結成冰了,冰和水是同一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冰本質還是水。
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原來的物質變化后沒有了,生成了新的物質。如,鐵生銹。鐵和鐵銹不是同一物質,鐵有較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可制成鐵鍋鐵錘,如果你把鐵銹從鐵上刮下來用來制一把鐵鍋,那恐怕是不可能的。液化氣燃燒,燃燒后液化氣變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液化氣可以燃燒,而水和二氧化碳則都不能燃燒。
這兩種變化雖各不相同,但二者又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二者常常相伴發(fā)生,有的變化既包含物理變化,又包含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但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發(fā)生化學變化。如蠟燭受熱熔化,只是狀態(tài)的改變(固→液),它還是石蠟,此時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而無化學變化;蠟燭燃燒是先熔化、氣化(屬于物理變化),再燃燒起來(屬于化學變化),所以,化學變化過程中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二、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兩種性質是從物質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與否來區(qū)分的。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通常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溶解性、揮發(fā)性、導電性、導熱性等,叫做物理性質。當物質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通常講的酸性、堿性、可燃性、助燃性、穩(wěn)定性(分解與否)、氧化性、還原性、等,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的性質與變化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種物質能夠發(fā)生哪些變化(指化學反應),全是由物質本身具有的性質決定的,如鎂帶具有可以“燃燒”的性質,當鎂帶只要在空氣中達到了著火點的條件時,它就會發(fā)生“燃燒”這種變化(反應)。反之,物質的變化又是對物質性質的反映,如,堿式碳酸銅加熱時會分解生成三種新物質,該變化(反應)也就反映出了堿式碳酸銅具有受熱不穩(wěn)定易分解的性質。即物質的性質反映物質的變化(反應)。
三、典例解析
例1.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電燈泡通電后亮了 B. 礦石由塊狀碾成粉末
C. 煤炭在燃燒 D. 汽油在揮發(fā)
解析:判斷某一變化是否是化學變化,應根據(jù)其本質特征,即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質,而不是根據(jù)過程中產生的現(xiàn)象(如發(fā)光、發(fā)熱、變色、變渾濁等)來判斷,因為這些現(xiàn)象只能幫助我們作出判斷,而不是作出判斷的依據(jù)。
A中電燈泡通電后亮了,雖有光有熱產生,但整個過程中并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當斷電之后,燈泡仍是燈泡,所以,屬于物理變化。B僅是外形上變化。D僅是狀態(tài)上的變化,都是明顯的物理變化。而C的變化就不同了,煤燃燒后產生了一種叫二氧化碳的氣體物質和水蒸氣向空氣中擴散了,同時還留下了灰燼,這些都是與煤不相同的物質,故屬于化學變化。
例2. 下列關于各物質的敘述中,其中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 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了 B. 石蠟受熱會熔化
C. 銅綠加熱后會變黑 D. 酒精揮發(fā)了
解析:性質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屬性,而變化是表現(xiàn)性質的過程。注意辨析性質和變化的關系,是本題的關鍵所在。A、D是表現(xiàn)性質的過程(注意敘述中的“了”),屬于物質的變化;B、C是敘述物質的屬性,屬于物質的性質。B中石蠟的性質是不需經過化學變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屬于物理性質;而C中銅綠的性質,是發(fā)生化學變化(反應)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應屬化學性質。故答案應選C.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