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以教材為本,全面復習,打好基礎
歷史試題必將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這是順應時代潮流,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但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片面理解“以能力為中心”,而輕視基礎知識的傾向,這是極端錯誤的。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所謂能力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目標、考試說明,依據教材逐冊、逐課地進行全面復習,但是,要注意這并不是上新課。也就是說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示出這節(jié)課的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教學方法要突出一個“精”字:即教師課堂用語要精煉,線索要清楚,重點要突出,邏輯性要強。教學過程中要輔以條理化的板書(包括提綱和圖表),以增加直觀性。如在復習北師大版的:“為民族獨立而戰(zhàn)”一課時,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指出幾個重要的時間要素:(1)1775年4月,(2)1776年7月14日,(3)1777年10月,(4)1781年10月,(5)1783年,(6)1789年;其次引導學生圍繞這六個時間,回憶美國歷史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其三是引導學生看書,反復琢磨教材,消化吸收,掌握重要的史實。第四是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生基礎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的重要史實。又如在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梳理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發(fā)生的重要歷史事件,讓學生通過制作表格的形式來復習歷史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對歷史時間、歷史事件也更容易記牢?傊谶@個階段的復習當中,要以教材為本,全面復習,重視基礎知識,要通過看、讀、寫、記等強化訓練,讓每一課的基礎知識都做到落實,做到人人過關。
第二:打破教材體系,縱橫聯系,專題復習,培養(yǎng)能力
經過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為牢固,但知識是零碎的、混亂的、孤立的。為了把知識學活,用活,還需要結合教材,打破體系,比較對照,縱橫聯系,進行專題復習。因此,在第二階段復習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學能力的訓練,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這就要求師生雙邊活動,把已掌握的歷史知識前后左右貫通起來,形成知識網絡。一方面要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相聯系,這就是“橫”的聯系。例如,將19世紀60至70年代出現的俄國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進行聯系,從兩次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兩次改革的異同。另一方面,社會上每一歷史事件,都前后聯系、一脈相承,要把每一個歷史事件前后聯系起來,使其知識系統(tǒng)化,這就是“縱”。例如,復習美國的發(fā)展史,我們可以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將美國的歷史梳理成以下一條線索:美國獨立戰(zhàn)爭——美國內戰(zhàn)——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羅斯福新政——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冷戰(zhàn)的實施。我們將每一時期的歷史進行復習,然后將前后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進行聯系,從而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了美國的發(fā)展歷史。但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地“縱”或“橫”地復習,而應縱橫聯系,形成專題,構成知識網絡體系。例如復習北師大版的世界歷史,我認為可以分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展史、兩次戰(zhàn)爭史、三次科技革命史、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史、科學與思想文化史、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史等幾個專題進行復習。在復習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展史時既要將英、法、美、德、俄、日等幾個國家發(fā)展史系統(tǒng)地梳理,又要將這幾個國家在同一時期的歷史進行比較。復習兩次世界大戰(zhàn)既要復習大戰(zhàn)中發(fā)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又要對兩次戰(zhàn)爭的背景、性質、后果及戰(zhàn)后世界格局等方面進行比較。另外,在專題復習時也應注意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例如在兩會期間,我國頒布了《反國家分裂法》,主要是針對臺灣問題,那么臺灣問題與南北朝鮮、東西德國又有何區(qū)別呢?總之,在專題復習時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讓學生通過列表、編寫提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將歷史知識前后上下、東西南北貫通起來,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只有這樣,學生的掌握的歷史知識才不易遺忘,才不會混淆。
第三:精選習題,綜合運用,強化訓練
畢業(yè)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對于學生來說更是“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鍛煉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閱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后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