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化學 > 其他輔導 > 正文

備戰(zhàn)2020中考化學實用提分攻略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9-10 14:33:00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備戰(zhàn)2020中考,每個學生,就都想成為優(yōu)秀學生,肯定不會甘愿當一個“差生”。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就被定格在“差生”的行列而不能自拔。以化學學科為例子,某一天,你突然感到:化學竟然這么難?!我聽不懂!
 
  其實,不是化學太難,而是你的學習方法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只要方法得當,你完全可以很快告別“差生”!使你的化學成績發(fā)生質的飛躍。去體驗做學生的樂趣。
 
  一、盡快去找你現(xiàn)在的化學老師,讓他告訴你以前學過的最關鍵的知識點是哪些,然后在短期內補上,目的是能夠大致跟上現(xiàn)在的教學進度,能聽懂老師講授的新知識點。擺脫“差生”的困繞。
 
  要想進步,必須弄清楚導致這化學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幾個公式、概念沒記住,還是很重要的幾個基本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等。象摩爾、物質的量濃度、氧化還原反應,以及差量法、守恒法、離子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相關計算等,是高中階段出題的核心內容,有一個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有幾個弄不清楚,就可能淪為“差生”的行列。
 
  找準之后,趕緊把關鍵的知識補上,補的時候要想辦法讓你現(xiàn)在的任課老師“一對一”地進行輔導,手把手地教會你“補”的方法。同時要特別注意處理好研究課本與做題的關系。研究課本與做題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比6甚至3比7.所謂“研究課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閱讀課本內容,畫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經(jīng)過短時間的思考后要馬上去問老師,認真聽老師的分析,糾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做到這一點,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甚至頓悟:“原來是這樣啊!”那些平時困繞你的許多問題,答案原來就在課本上!你甚至會為此而感到悔恨:“我怎么連課本都沒有仔細地看過一遍!”至此,你才明白,原來你并不笨,只是當時沒有研究課本而已。
 
  但是,一做題,你可能又沒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題你根本無從下手。
 
  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4比6”的意義就在于此。把化學歸為理科,原因大概也在于此。不過這時,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你沒有必要做對每一道題!能做對60%~70%就達到目的了。在從“差”到“優(yōu)”的轉化過程中,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實際上,研究完課本后,會做50%的題就不錯了,有30%的題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題根本就不會,這是正,F(xiàn)象。但是,研究完課本不馬上去做題,過一段時間后再做,你不會的題目就會上升到60%。因此,看書固然重要,做題更重要?赐陼“馬上做題”是關鍵。
 
  只有通過做題,才能檢驗你對課本的理解是否正確。并且,只做課本上的題也是不夠的,每一節(jié)都要做一些任課老師推薦的課外習題(但是題量不宜太大,以時間不超過30分鐘為宜),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通過做題,你就逐漸的有一些問題產生,有一些奇思妙想出現(xiàn),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也可以象那些“優(yōu)秀生”一樣,經(jīng)常去問老師!經(jīng)常與老師交流。然后你就會體會到:學好化學原來如此簡單。在此基礎上,你還會逐步體會到:只要方法得當,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個學科都能學好的。
 
  二、爭取在課堂上多表現(xiàn)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說給老師聽。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集體授課”。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這對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面對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師不可能針對每一個人的理解進行分析和解答。程度差的同學往往還沒有聽明白,老師就往下講了。課堂上講的內容,有很多時候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前面的沒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導致下面的更加難以理解,最終導致聽課失敗,如果課后又沒有進行及時的補救(如:馬上追著問老師),逐漸就會淪為“差生”的行列。
 
  那么,身為“差生”的我,該怎么聽課呢?策略是:“搶答。”
 
  不要怕回答錯誤,不要怕出丑,不要計較別人的善意笑聲。只要你不是故意搗亂,沒有人會責怪你。
 
  在很多情況下,老師不一定知道學生哪里不懂?下面該著重講解哪一部分?是否該“再講一遍”?這時,老師會進行提問、設問,要求學生舉手回答或集體回答。在這種情況下,你一定要積極的表現(xiàn)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聲說出來,讓老師聽到,盡可能使老師下一步的講解是針對你的理解而進行的。
 
  如果你時刻在準備著進行搶答,你的注意力,一定會很集中,聽課的效率也一定會很高,學習就會逐漸變得輕松、有趣了。
 
  三、上課堅決不能“跑神”。
 
  統(tǒng)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課跑神造成的。“跑神”的表現(xiàn)多種多樣,有苦思冥想其他問題的、有瞎想其他事情的、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學、觀察老師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課外書的、有與別人說閑話的……如此等等。特別是打瞌睡,簡直可以說是“嚴重的聽課事故”,是退步的導火線!是學習進入“惡性循環(huán)”的開始,是“不會學習”或“狂妄自大”的重要表現(xiàn)!只要你跑神,你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沒法搶答,沒法影響老師下一步的講解內容,只能成為被動的聽講者,無法成為課堂教學中主動的參與者。
 
  因此,只有杜絕上課跑神,你才能進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陰影,做一個快樂而輕松的學生。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時間,一定要保證兩個最重要的睡眠時間。一個是晚上11點之后一定要開始睡覺,一個是中午要有10到30分鐘的午休時間。這是你從“后進生”邁向“優(yōu)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絕“打瞌睡”。有不少同學在尋找自己學習的失誤時都忽略了這一點,然而,這一點處理不當,對于中等以下程度的學習者的打擊往往是致命的。你可以回憶你的學習歷程,你肯定也有過輝煌的時候,是什么時候開始“墮落”的?是經(jīng)常在中午時去操場打球,還是連續(xù)有一段時間總是中午有事?總是熬夜?導致白天瞌睡難耐?!特別是晚自習效率極低,完不成作業(yè)!逐步陷入了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其次,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與“三閑”做堅持不懈的斗爭。所謂“三閑”是指:閑話、閑事、閑思。這是做學生的最大敵人。能控制住“三閑”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考試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
 
  四、避免總是被老師“傷害”。
 
  任何一個老師都不愿意傷害學生。但是如果你經(jīng)常被老師“傷害”,那就離“差生”不遠了。老師怎么會“傷害”學生呢?當然,這里的“傷害”不是人身傷害,而是老師無意間扼殺了你的思維。這種情況主要是你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造成的。我們都知道,不論干什么事情,關鍵在于“落實”。就學習而言,老師講的再好——“天花亂墜”,“生動有趣”,那當然很好,但是如果最終不落實在作業(yè)上,特別是數(shù)理化,只講不練,一切都如過眼煙云、曇花一現(xiàn),學生很難應付現(xiàn)在的各種考試。因此,及時完成作業(yè),對于學好數(shù)理化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成績不理想的同學,99%與此有關。作業(yè)是考察你對課本知識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培養(yǎng)和訓練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載體。每一次老師在評講作業(yè)時,你都沒有做或大部分沒有做,都是直接聽老師直接把答案講出來。那么,你就一此又一此地喪失了培養(yǎng)和訓練你的思維的機會。
 
  學生還沒有認真、細致地思考,就聽到了答案,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最大是傷害。
 
  教師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職業(yè)。教師都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因此,負責任的教師總是想盡辦法不傷害學生的思維,把評講作業(yè)的時間一再后推,甚至寧愿不講,而把答案以“告示”的形式公布出去。老師的這些良苦用心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理解的,因此,就有不少同學經(jīng)常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久而久之,就淪落為“差生”。那么,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進入“差生”的行列而又想趕緊跳出來時,就必須注意這一點。
 
  在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無論如何也完不成所有的作業(yè),但是,你必須在老師講之前做一部分,比如:隔一題做一題。而事實上,每一節(jié),只要你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整地做8之12道題,基本上就可以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針對優(yōu)秀學生而布置的。因此,身出“差生”行列的你,根本沒有必要全部做完。具體做多少,你自己心中要有個目標,“人貴有自知之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只要你沒有完全被老師“傷害”,就會進步。有時候,進步會在“名次”上體現(xiàn)出來,有時候,可能只有你自己和任課老師清楚,這也是“有自知之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上課時沒有緊跟老師的思路,沒有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設問性問題”,在老師把答案說出來之前你還沒有進行任何積極的思考,對你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如果經(jīng)常受到這樣的傷害,你聽課時就會覺得“稀里糊涂”、“聽不懂”,這時,你要及時的解剖自己:“我是否跑神了?!”。
 
  五、經(jīng)常去找老師,把你對某些問題的理解,講給老師聽。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會了,但是再做類似的題目的時候,還是不很順手。這說明你對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時,你可以不去找老師,因為經(jīng)過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出答案,有時只是差那么一點點;但是,我建議你去找老師,把你的理解詳細的說出來,老師一聽,就會發(fā)現(xiàn)你知識上的缺陷或解題方法上的不當之處。老師的三言兩語,就會使你的能力發(fā)生質的飛躍。事實上,這才是教師職業(yè)價值的最大體現(xiàn)。
 
  六、記住化學方程式,你會馬上感到化學容易多了。
 
  化學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試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經(jīng)歷的所有考試,你會發(fā)現(xiàn),在你不會做的題目中,有60%以上是因為化學方程式不會寫造成的。特別是化學的計算題,更是與化學方程式息息相關。因此,可以斷言:只會寫化學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能準確書寫方程式,肯定不會及格。在某中意義上可以說:差生與優(yōu)秀生的本質區(qū)別可能就是幾個化學方程式。
 
  七、馬上準備一個“備忘本”,把問到的知識記下來。
 
  每個學生都會出現(xiàn)“一錯再錯”現(xiàn)象,但是優(yōu)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于“差生”。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優(yōu)秀學生之所以能在各種考試中保持較好的成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把不會的知識真正問清楚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這里為什么要強調“真正”兩個字呢?因為我們的“差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有時也去問老師,也耐心地聽老師講,也聽懂了。
 
  但是僅僅滿足于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后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寫不完整,有那么一點還沒有理解,“卡殼了”,重蹈了“一錯再錯”的覆轍。若是當時問過之后,馬上把它完整的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馬上“打破沙鍋問到底”,就不會出現(xiàn)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謂“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個“寫下來”,卻道出了“優(yōu)生”與“差生”的丁點區(qū)別,天壤之別!
 
  除此之外,備忘本上還可以記其他知識,如規(guī)律性的知識、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一些物質的特殊性質。如:碘的特性(升華、遇到濕潤的淀粉變藍);氟的特性(與氫氣在暗處爆炸、與水反應放氧氣、AgF易溶于水、HF能腐蝕玻璃);漂白粉的制取、使用、失效原理;鹵水的成分;具有漂泊性的物質……等等。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體會,每一處都在教學中實踐過。其實,不只是化學學科,其他學科道理都是共通的。“差生”之所以差,“優(yōu)生”之所以優(yōu),關鍵是學習習慣和方法上的差和優(yōu)。“差生”要轉化為“優(yōu)生”,關鍵是要轉變學習習慣,掌握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無定法,卻也不可無法,“差生”是“當局者迷”,作為“旁觀者清”的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差生”盡快沖破迷霧,清清楚楚學習,明明白白考試,昂起頭來做一個優(yōu)秀學生。這大概也是老師最快慰的事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