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20-06-21 09:56:34
中考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20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世界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建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1.大化改新
統(tǒng)一的大和是一個部民制國家,6世紀以前,日本大的貴族之間為了爭奪中央權力斗爭激烈;中小貴族瘋狂兼并土地,殘酷剝削部民,一些平民的土地也被剝奪,土地和財富的集中,激化了國內階級矛盾,奴隸、部民、平民紛紛起義;7世紀中期,在中國唐朝學習的部分貴族回到日本,他們把隋唐封建統(tǒng)治制度與思想文化傳授給了皇族貴族,為后來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645年,日本發(fā)生了政變,孝德天皇被擁立為天皇。646年,孝德天皇下詔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加強天皇的權力,為此,他仿效隋唐,在政治上改革中央了地方機構的設置,在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在地方設“國、郡、里”,目的是加強天皇的權力;在經(jīng)濟上,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
通過改革,日本的部民制終結,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解放,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與此同時,封建制度在日本逐漸確立起來,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2.查理·馬特改革
法蘭克王國無條件分封土地的方式,最終導致貴族勢力的膨脹和國王權力的衰落。715年,查理·馬特任法蘭克王國宮相,開始推行改革,亦稱“采邑改革”。其目的是,通有條件的分封土地的辦法,將貴族與國王緊密聯(lián)在一起,以加強王權。
國王將國家掌握土地、沒收叛亂貴族土地和部分沒收教會的土地,分封給官員和將領,條件是必須服騎兵役和履行臣民義務,只限終身不得世襲;受封者不履行義務,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分封關系終止;繼承人如愿繼續(xù)以前的關系,必須重新進行分封。
中央把土地作為采邑封給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給自己的臣下為采邑,層層分封,層層結成主從關系,形成像階梯似的等級制;封主有責任保護封臣,封臣必須忠于封主,封建主階級內部的聯(lián)系加強了;封臣得到采邑時同時獲得領地上農民的管轄權,對勞動者的控制加強了;采邑改革后,騎兵逐漸代替步兵,奠定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通過改革,封制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二)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改革
3.俄國1861年改革
19世紀上半葉,俄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但農奴制成為其嚴重阻礙,俄國落后于西歐國家;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暴露了農奴制的腐朽性,激化了俄國的階級矛盾,農民起義不斷,農奴制危機嚴重。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法令,農奴獲得解放,但同時要贖買份地。俄國廢除農奴制,為發(fā)展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因此,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的轉折點。
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維護了沙皇為首的封建貴族統(tǒng)治,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使俄國成為近代列強實力相對虛弱的國家。
4.日本明治維新
19世紀中期,日本是一個幕府統(tǒng)治下的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興起,新興資產(chǎn)階級日益要求沖破舊制度的束縛,一些經(jīng)濟狀況惡化的中下級武士與之結成政治聯(lián)盟,形成倒幕力量。1853年,美國叩關,日本內憂外患,幕府統(tǒng)治出現(xiàn)嚴得危機。1868年,倒幕成功,明治天皇下詔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