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0-09-18 08:29:53
臨:靠近。
河干:河岸。
圮:倒塌。
于:到。
并:一起。
焉:相當于“于之”,在那里。
閱:經過,經歷。
歲:年。
求:尋找。
竟:終了,最后。
以為:認為。
下:動詞,流到下游。[來源:學#科#網Z#X#X#K]
棹:劃(船)。
曳:拖。
跡:蹤跡。
物理: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是非:這不是。
為:被。
確論:正確的言論。
嚙: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激:沖。
如是:像這樣。
已:停止。
反:反而。
溯流:逆流。
固:本來。
如:按照。
其一:表面現(xiàn)象。
其二:根本道理。
據理:根據某個道理。
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嗎。
二、重點句子翻譯
1.爾輩不能究物理。
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大水帶走呢?
3.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石獸)埋沒在沙層上,越沉越深罷了。
4.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順著河流(即下游)尋找石獸,不是很瘋狂嗎?
5.眾服為確論。
大家很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
6.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瘋狂;在原地深處尋找它,不是更瘋狂嗎?
8.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三、課文分析
1.比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閱十余歲”“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說明寺僧毅力堅定而經驗不足。
講學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驕傲自滿,輕視他人。
老河兵:有實際經驗,沾沾自喜。
2.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而寺僧與講學家都錯了呢?
寺僧:只考慮了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系。
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3.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告訴人們凡事要全面具體分析,不可主觀臆斷。
原句: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解釋: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4.試分析講學家與老河兵“笑”的含義。
講學家的“笑”,是嘲笑“順流而下”去尋找石獸的做法,說明講學家自以為是,空有理論,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講學家的認識錯誤,眾人糊涂,輕信講學家的說法,說明老河兵閱歷深廣,有實踐經驗。
5.老河兵比講學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實踐經驗,聯(lián)系水流、泥沙與石獸三者關系綜合判斷,得出結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