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5-26 15:29:04
名人讀書的名言大全
第一部分: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第二部分:
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fā)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3、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6、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7、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8、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10、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chuàng)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14、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之
16、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魯迅
17、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第三部分: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2、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tǒng)--莎士比亞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5、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6、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9、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10、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11、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紹斯
12、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3、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15、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16、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17、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9、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0、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21、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22、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23、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