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出行前祭祀路神,引申為半路上為別人設宴送別;
封禪,齋戒:祭祀鬼神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
執(zhí)手:表示親昵的行禮方式,和現(xiàn)在的握手相似;
壽:以酒或物向別人祝福;
趨:臣見君時的禮節(jié);
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
萬福:舊時婦女對人行禮口中的說辭,后用來代指行禮;
九賓: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種禮儀。
(4)軍禮:軍旅之事
。5)兇禮:指憑吊各種天災人禍的喪葬的禮節(jié)。如:古代的“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五服”制度是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它規(guī)定,血緣關系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西晉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納入法典之中,作為判斷是否構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輕重的標準,這就是“準五服以制罪”原則,它不僅適用于親屬間相互侵犯、傷害的情形,也用于確定贍養(yǎng)、繼承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五服制罪”的原則實質上是“同罪異罰”的原則在家族范圍內體現(xiàn),它在刑法方面的適用原則是:親屬相犯,以卑犯尊者,處罰重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重;若以尊犯卑,則處罰輕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輕。親屬相奸,處罰重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重;親屬相盜,處罰輕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輕。在民事方面,如財產轉讓時有犯,則關系越親,處罰越輕。
“五服”制罪原則的確立,使得儒家的禮儀制度與法律的適用完全結合在一起,是自漢代開“禮律融合”之先河以來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發(fā)展,它不僅體現(xiàn)了晉律“禮律并重”的特點,也是中國封建法律倫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現(xiàn)。自西晉定律直至明清,“五服制罪”一直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與完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