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3-06-22 22:01:42
常用的修辭手法及易混修辭方法解說
初中階段要求同學們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一、概念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gòu)成: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nèi)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guān)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chǎn)”)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胡子坐在墻角里吸旱煙。(“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后者稱之為擬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夸張)
②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jīng)像下了火。(擴大夸張)
③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夸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近,字數(shù)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nèi)容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jù)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xiàn)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間隔出現(xiàn)。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
“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
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tǒng)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為突出所說的內(nèi)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
二、補充講解
1、幾種容易混淆的修辭:
①比喻與比較
1)比喻一般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且喻體和比喻詞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項。
比較僅是雙方在程度、范圍等方面的對比或類比。
例:妹妹的臉像蘋果一樣紅。(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還高。(比較)
2)比喻有明喻(比喻詞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詞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詞通常不出現(xiàn))之分。
②比喻與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且喻體和比喻詞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項。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體替代本體。
例:她像圓規(guī)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比喻)
例:圓規(guī)尖叫著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借代)
③一般疑問、反問和設問
一般疑問通常是提出問題,別人解答。
反問質(zhì)問他人,答案卻在問題中。
設問通常是自問自答。
④排比與反復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義相近的語句組成。
反復通常由兩句或以上字同義同的語句組成。
例:《周恩來年譜(1949——1976)》詳細記述了周恩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期間的重要業(yè)績、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貢獻;反映了周恩來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lǐng)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尋找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而進行的艱辛探索;表現(xiàn)了周恩來為黨、國家和人民利益殫精竭慮,無私奉獻,顧全大局,鞠躬盡瘁的革命精神;再現(xiàn)了周恩來日理萬機,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日夜操勞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國家的才能。(排比)
例:無恥啊,無恥,這是特務們的無恥,恰是我們的光榮。(反復)
2、幾種非比喻“像”字句
比喻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格,但不少同學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類似詞的句子,就確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歸納起來,大約有以下十種情況。
1)形容、特別是同類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魯迅和內(nèi)山老板)有時忽然一陣大笑,像孩子一樣天真。(《一面》)
2)相仿不是比喻
就說那個野蔥吧,香氣和家蔥一樣,味道卻像剛結(jié)出的李子,苦澀得使人難受。(《草地晚餐》)
3)猜測不是比喻
嘴張著,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4)比較不是比喻
從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別有力氣!(《古代英雄的石像》)
(閏土)眼圈也像父親一樣紅腫著。(《故鄉(xiāng)》)
5)舉例不是比喻
……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許多奇妙的書,像會說話的書,帶香味的書……等等。(《從甲骨文到口袋圖書館》)
6)想像不是比喻
(醒了的波浪)……漸漸向我們腳下的巖石掀過來,發(fā)出汩汩的聲音,像是誰在海底吐著氣。(《聽潮》)
解析中考語文易混修辭方法
對于中考中語文易混修辭方法,專家進行了詳細的解析:
一、比喻和比擬的辨析
(一)反映事物間的關(guān)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兩者有相似點,是相似關(guān)系;比擬是以甲擬乙,兩者融為一體,是交融關(guān)系。
例1.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
例2.青蛙唱著戀歌,給荷塘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例1以“喧騰的大海”比作熱鬧的“東西長安街”,有相似點;例2把“青蛙”模擬成“歌手”來描述,兩者融為一體。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擬。
(二)表達的結(jié)構(gòu)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而喻體必須出現(xiàn);比擬的本體和“擬體”成為一統(tǒng),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不出現(xiàn)。
例3.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例4.曙色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例3出現(xiàn)了喻體“一片翠藍的水”和比喻詞“像”;例4只出現(xiàn)本體“曙色”和比擬詞語“流動”。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擬。
(三)表達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淺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說明深奧的抽象的事物;比擬重在用模擬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為狀態(tài)。例3和例4能夠達到各自的表達效果。
二、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一)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xiàn)。
例1.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龍井”。
例1是借喻,只出現(xiàn)喻體“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現(xiàn)借體“龍井”。
(二)不同點
1.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它只代不喻。
2.構(gòu)成借喻的基礎(chǔ)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體和本體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構(gòu)成借代的基礎(chǔ)是事物的相關(guān)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有某種關(guān)系。
3.借喻可以改為明喻或暗喻,借代則不能。
例3.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例4.雷鋒說:“大嫂,別問了,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例3是借喻,“害人蟲”是喻體,這一句子可改為明喻:要掃除一切像害蟲一樣的敵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軍”代“解放軍中的一位戰(zhàn)士”,這是借全體代部分。
三、對偶和對比的辨析
(一)對偶主要是從結(jié)構(gòu)形式上說的,其基本特點是“對稱”,它要求結(jié)構(gòu)相稱,字數(shù)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其基本特點是“對立”,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jié)構(gòu)形式如何。
例1.赤道彎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例2.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例1的結(jié)構(gòu)對稱,字數(shù)相等,是對偶,例2的意義相反,結(jié)構(gòu)形式并不對稱,是對比。
(二)對偶里的“反對”,就形式說是對偶,就意義說是對比,這是修辭手法兼格現(xiàn)象。
例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例4.敵人害怕您靜若懸劍,人民信賴您穩(wěn)如磐石。
四、排比和對偶的辨析
(一)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語言單位,而對偶是兩個語言單位,排比要求結(jié)構(gòu)大體相似,字數(shù)要求不甚嚴格,而對偶必須對稱。
例1.但見那——滿樹繁花,一街燈光,四海長風……
上例破折號后是排比結(jié)構(gòu),如果將它改為“滿樹繁花,一街燈光”,或“一街燈光,四海長風”,就變成了對偶。
(二)排比經(jīng)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提挈語,使排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lián)是不重字的。
例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例3.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語;例3是對偶,屬于沒有重字的典型的對偶句。
(三)對偶在平仄、對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則無此要求。
五、反問和設問的辨析
(一)反問明確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nèi)容,而設問則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二)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句末可用問號,也可用感嘆號;而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句末只可用問號。
例1.池水漣漪,鶯花亂舞,誰能說它不美呢?
例2.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的戰(zhàn)士,我感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例1是反問,能明確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問號,也可用感嘆號;例2是設問,問句本身不能明確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問號。
練習:指出下面各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柳樹姑娘在微風中點著頭;楊樹爺爺哈哈地笑著。( )
2、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趕超,關(guān)鍵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
4、為什么人們稱貓頭鷹是捕鼠能手呢?因為一只貓頭鷹在一個夏季竟能消滅上千只田鼠。( )
5、梧桐樹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著。( )
6、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向黨匯報呢?( )
7、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
8、小草悄悄地伴隨著春天的腳步來到人間。( )
9、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簡直可以拿來做小孩的搖籃。( )
10、董存瑞像鋼鐵巨人一般挺立著。( )
11、有個蜘蛛慢慢爬起來,想把蒼蠅當一頓美餐。( )
12、寒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疼。( )
13、遵守交通法規(guī),不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
14、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聳入藍天。( )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進云朵里。( )
16、小興安嶺像一座巨大的寶庫。( )
17、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
18、見到了久別的親人,他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
19、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0、太陽還沒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絞一樣。( )
22、老師是園丁,我們是花朵。( )
23、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
24、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
2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
26、有人破壞草坪,我們怎能不管呢?( )
27、桂子花開,十里飄香。( )
28、太陽一出來,地上像下了火。( )
29、旌旗十萬斬閻羅。( )
30、圓規(guī)一面憤憤地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地向外走。( )
1.選出與例句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組(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
1野花遍地是:雜樣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2重慶的夜,微波蕩漾在江面上,倒映著萬家燈火,盞盞點點,這是自由詩,這是交響樂。3紡車是安安穩(wěn)穩(wěn)地呆在那里,像著陸停駛的飛機,一聲不響,仿佛只是在等待。4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呢!
A.14 B.23 C.1 3 D.12
2.對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能站住幾天!(運用反問,強調(diào)反動派的失敗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B.(清國留學生)……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運用比喻、夸張,抓住人物性,辛辣地嘲諷了日本留學生的丑態(tài),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C.老天殺人不眨眼,黃家就是鬼門關(guān)!(運用擬人、比喻,寫出了貧苦老農(nóng)楊白勞的覺醒,表現(xiàn)了他要推翻舊世界的決心。)
D.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yōu)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運用比喻、采取間接抒情的方式,歌頌志愿軍戰(zhàn)士。)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項是( )
A.香港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世界的東方。
B.昨夜我在夢中好像看到大家都在慶賀香港已經(jīng)回到祖國的懷抱。
C.香港和祖國大陸之間的壁障很快就要徹底拆除了。
D.香港真是祖國的一塊璀璨寶石!
4.對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
一次,北京某禮堂,首都師范大學李燕杰教授給臺下特殊聽眾——下崗女工作報告。他用了兩個比喻句作開場白,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兩個比喻句是“沒下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崗的如同石縫里的草。”
A.這兩個比喻句概括了下崗女工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訴我們:在崗的有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上崗。
C.“石縫里的草”即使在“石縫”里,也可以憑著自己的堅韌,為生活添上一株新綠。
D.“石縫里的草”是說盡管生存環(huán)境艱難,但并沒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5.將下列8句組成對聯(lián),選出組合正確的一項( )
①停車坐愛楓林晚 ②白鐵無辜鑄佞臣 ③竹直心虛乃吾友 ④霜葉紅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⑥水淡性泊是我?guī)?⑦柳絮池塘淡淡風 ⑧帶水芙蓉點點雨
A.⑦⑧/⑤②B.①④/⑥③
C.⑤②/⑥③D.⑥③/⑦⑧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我在街上遇到一個老乞丐,伸著手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的口袋……沒有錢包,沒有糖,也沒有一塊手帕……我隨身什么東西也沒有帶甲。)我不安地緊緊握了握他的手:“請原諒,兄弟!”乞丐凝視著我,笑了笑:“哪兒的話,兄弟!這已經(jīng)很感謝了,這也是恩惠呵,兄弟。”我也從(我的兄弟乙)那兒得到了恩惠。
(1)甲處使用了繁筆,它比用“我掏了掏口袋,里面什么也沒”的簡筆,表達效果要好得多。請簡述好在哪里?
(2)若將乙處“我的兄弟”改為“乞丐”為什么不好?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鋪陳,寫盡當時的窘迫,為下文作好了鋪墊。(2)用借代,含義更為深刻。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